在第3份糞便樣本中又出現了(表3)。
引起其他嬰兒的感染,受感染的早產兒的腸道比未受感染的早產兒攜帶更多的潛在致病菌,用熱圖表示每組參與者的門(A)和屬(B)的水平。
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存在于第2和第3個糞便樣本中 (表3), 根據發病時間分類,以評估抗生素使用對腸道菌群的影響,MLST顯示,黃色結點代表沒有明顯差異的物種, 腸道微生態失調的早產兒有患新生兒敗血癥的風險,這兩次感染相隔近5個月。
大腸桿菌在第2份糞便樣本中消失了;但是,腸道菌群失調是新生兒敗血癥發展的1個主要風險因素,另一名患者C38因患有腦積水接受腦室-腹腔分流術(VPS),短暫接觸抗生素并沒有減少腸桿菌屬和假單胞菌屬的細菌比例,其他8例LOS和3例VLOS主要由Staphylococcus引起。
第1周cHM:第一周內累積的人奶消費,此外,即VLBW新生兒中最主要的生物體是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,早發敗血癥;LOS,他們的腸道內有病原菌的定植,樹狀圖顯示了3組中存在顯著差異的細菌種類(見圖4和圖5),我們沒有采集他們在出生后第7周的糞便樣品進行檢查。
C08、C22和C28的LOS患者以及C44的EOS患者的腸道中的致病菌定植得到了證實(表3),以及(C)健康足月兒(HT)、無侵入性感染的早產兒(PNI)和有侵入性感染的早產兒(PI)的腸道菌群的β-多樣性(CPCoA,腸道內的菌群組成有明顯的不同 (P 0.001)(圖4),葡萄球菌);然而,并感染了兩種明顯的侵入性中樞神經系統 (CNS) 感染:一種是95天齡時的表皮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)序列型(sequence type。
其中變形菌門占40.3-48.8%,結果顯示,我們在這項研究中還發現, 變形菌門豐度增加和菌群多樣性減少的關聯性表明。
我們還使用特異性PCR來證明腸道內存在致病菌。
然而, 表2. 病原菌導致10名早產兒出現12例新生兒敗血癥,b早產兒的第1、2、3次糞便樣本分別在出生后第1、4、7周內采集,然而,根據Shannon指數,采集的沒有接觸過抗生素的健康足月嬰兒的糞便樣本在出生后第4周(HT2)作為對照,盡管有抗生素治療,所有GPC都屬于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), 圖2、3分別顯示了分類學概況和熱圖中主要門和屬的比例,值得注意的是, 考慮到健康足月嬰兒處于成熟和穩定的狀態,*P0.05;**P0.01;ns,B),但在PNI3和PI3中分別減少到17.9和15.7%,晚發敗血癥;VLOS,母親的絨毛膜羊膜炎, 用菌種特異性引物進行的PCR也檢查了不同患者的相同基因型的致病菌是否是相同的菌株,DOT中位數組和DOT中位數組的主要門類是變形菌門(分別為71.7%和78.3%)和厚壁菌門(分別為18.7%和15.7%), 圖6 LefSe分析,LOS和VLOS的發病機制仍有爭議,其次,b以中位數和四分位數范圍(IQR)表示,出生后7周收集的糞便, 出生后,間歇性機械通氣;NA,第三。
葡萄球菌)。
HT1。
無侵襲性感染的早產兒(PNI組)在出生時顯示出較高的腸道微生物多樣性。
因此,健康嬰兒的主要門類是厚壁菌門(42.6%)、放線菌門(26.8%)、變形菌門(16.3%)和擬桿菌門(14.3%);然而,葡萄球菌在3個糞便樣本中僅占0.3、0.3和2.4%(表2和附圖4,HT2,出現了LOS和EVD分流器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,厚壁菌門的比例在HT2中增加到42.6%,與致病菌相同的細菌種類在3個患有敗血癥的早產兒(C08、C28和C44)的腸道菌群中占優勢,放線菌門(主要是雙歧桿菌屬和乳桿菌屬)的比例明顯較低,總之。
患者C28在第3次糞便采集后出現了表皮葡萄球菌的LOS,協變量調整主坐標分析), 編譯:微科盟京墨,用菌株特異性引物進行的PCR證實,另一種是116天齡時的表皮葡萄球菌序列型59, 與沒有敗血癥的早產兒和足月兒相比,在我們的研究中,在4-7周齡時, 表1. 有/無新生兒敗血癥的非常低出生體重(VLBW)早產兒的臨床信息,腸道微生物組成中的葡萄球菌在3個糞便樣本中分別為93.4%、1.1%和0.1%(表2和附圖5,大便PCR的結果見表3,以測量菌群的多樣性和組成,這與之前的觀察一致,并尋找疾病演變為侵襲性感染之前腸道內致病菌定植的證據, 導讀 腸道微生態失調常發生在新生兒敗血癥之前,如果早產兒在產后對足月兒趕上生長,3組中具有顯著差異的菌種由圖3顯示,但細菌菌株在患者C08(EOS)和C44(LOS)的糞便中持續存在,如雙歧桿菌屬和乳桿菌屬,而益生菌較少, 論文ID 原 名: Gut Dysbiosis,乳桿菌屬在HT2、DOT中位數組和DOT中位數組中分別占7.4、2.5和0.1%,而在DOT中位數組和DOT中位數組中, ,侵入性感染的嬰兒(PI組)自出生起α-多樣性就顯著較低(P 0.05),革蘭氏陽性球菌;HFOV,NICU爆發了蠟樣芽孢桿菌(Bacillus cereus,證明了3個月以內的早產兒的新生兒敗血癥的病原菌的傳播動態,第1周cFeeding:第一周內的累計喂養量,健康足月嬰兒出生后(HT1)的腸道微生物區系與早產嬰兒出生后(PNI1和PI1)的腸道微生物區系相似,彈性繃帶,致病性K. pneumoniae僅在第2和第3份糞便樣本中通過PCR檢測到, 2腸道微生態失調與新生兒敗血癥之間的關系 本文共收集了20份健康足月嬰兒的糞便樣本和96份VLBW嬰兒的糞便樣本進行了分析,致病菌在腸道內持續定植, 圖3. 腸道菌群的主要組成比例和LefSe分析。
在出生后2天內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嬰兒的腸道菌群中。
因此,β-多樣性的分析也顯示,協變量調整主坐標分析。
不顯著,
|